I級潛艇
I級潛艇(德語:或稱)為納粹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先新設計出的新式潛艇,預計作為納粹德國海軍使用的遠洋型潛艇,但最後只有2艘I-A型潛艇被生產出來。I級潛艇決定停止生產是因為政治上的考量,而非其設計缺陷。I級潛艇被認為穩定性低和下潛速度慢而難以操控。I級潛艇的設計起源於船舶建設工程局(該公司還設計了蘇聯的S級潛艇),結合了芬蘭的維特希倫級潛艇(Vetehinen)和西班牙的E-1級潛艇,並加以改良而成。後來I級潛艇的基本設計還發展成VII級和IX級潛艇。
I級潜艇 ![]() | |
---|---|
![]() I級潛艇的U-25號 | |
概觀 | |
艦種 | 遠洋攻击型潜艇 |
擁有國 | ![]() |
前型 | 首型 |
次型 | 無 |
數量 | 2艘 |
完成 | 1936年2月 |
現況 | 全部被擊沉 |
技术数据 | |
排水量 | 水上排水量:862吨 潜航排水量:982吨 |
潜航深度 | 200米 |
全長 | 76米 |
全寬 | 6.3米 |
吃水 | 4.3米 |
艇体结构 | 双壳体结构 |
动力方式 | 双座柴油机,2000匹马力 |
叶轴 | 双轴双桨 |
最高速度 | 水上极速:18.6节 潜行极速:8.3节 |
續航距離 | 7900海里/ 10 节(水上航行) |
乘員 | 44-46人 |
武器裝備 |
I級潛艇由不來梅的威瑟造船公司生產,於1936年2月14日下水。生產的兩艘分別為U-25號和U-26號,主要用於訓練和掛上納粹海軍旗宣傳國威。1940年時由於潛艇數量實在太少,這兩艘也被派去參加大西洋海戰。雖然兩艘作戰時間並不長,但都取得不錯的戰績。U-25號共戰鬥巡弋5次,擊沉了8艘船隻,直到1940年8月2日於挪威海域觸雷,連同艦上所有人員一起沉沒。U-26號則出擊6次,擊沉了11艘船隻,還在第一次的佈雷任務裡擊傷了一艘英國船隻。在它第2次的戰鬥巡弋中,它成了二次大戰爆發後首艘進入地中海的德國潛艇,還擊沉了2艘商船。在第6次的戰鬥巡弋中又擊沉了3艘商船,隔天又再擊傷了一艘。然而這次的攻擊卻遭2艘英國軍艦反擊,使其潛航設備出了問題而無法下潛,被後來抵達的桑德蘭水上飛機攻擊,艇員因此鑿沉了潛艇,並被盟軍軍艦所俘虜。
參考書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