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香港
香港歷史 | 香港歷史年表 | |
世紀: | 19世紀香港 | 20世紀香港 | 21世紀香港 |
年代: | 1880年代香港 | 1890年代香港 | 1900年代香港 | 1910年代香港 | 1920年代香港 | 1930年代香港 | 1940年代香港 |
年份: | 1914年香港 | 1915年香港 | 1916年香港 | 1917年香港 | 1918年香港 | 1919年香港 | 1920年香港 | 1921年香港 | 1922年香港 |
紀年: | 戊午年(马年)、香港開埠77周年 |
1918年 |
政治 |
国家领导人 |
科技 |
天文 – 科技 – 铁路 |
文化娛樂 |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遊戲 – 電視節目 (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 |
體育 |
體育 – 足球 – 籃球 – 棒球 – 撞球 |
區域 |
分類 |
大事記
- 1月2日,香港發生有感地震。
- 1月22日,灣仔機利臣街爆發激烈警匪槍戰,匪徒2死4逃脫,警察則4死6傷。[1]
- 2月2日,港督梅含理主持大潭篤水塘啟用典禮。
- 2月3日,長沙灣船廠大火,500人無家可歸。[1]
- 2月13日,汕頭發生黎克特制7.5級大地震,當地800人喪生。300多公里外的香港震感強烈,雖無死傷,惟罕見地造成不少建築物受損、出現裂縫,市民陷入恐慌。[1]

火災情況
- 2月26日下午3時,跑馬地馬場舉行第二日第五場賽事,賽道旁觀眾席的第三座馬棚下層,煮西菜之爐火不慎燃着支撐馬棚的木柱,當時棚中先有最劇烈之震動,繼而由右至左全行倒塌,並波及附近數個馬棚。肇事的馬棚有數百人及時逃出草場,多為站在看台前方的人,惟亦有逾千人被困而壓在其中,相連的馬棚則因震動時尚未倒下,故能全數逃出,最後只有位處馬場東面大閘口的葡人馬棚未受波及。塌棚後,棚堆瞬即大規模起火,雖正副警察司及消防隊立即馳往施救,惟火勢異常猛烈,僅焚燒十餘分鐘,各棚已化為灰燼,終演成香港史上最嚴重之單一火警災難,導致超過600人斃命,亦有約400人受傷,其中570具完整或殘缺不全的遺體由潔淨局工人於下午5時半挖掘至午夜12時半,其餘數十人則在醫院先後傷重死亡或燒成灰燼。2月27日早上,當局將屍體排列在草地上供家屬認領,惟因屍首大多燒至面目不全,除身上特徵或帶有物品而被認出外,均難以辨認。至中午前來人潮增多,其中多人情緒失控放聲大哭,秩序開始混亂,當局遂於正午1時禁止市民入內。警方拾獲之屍體,因為數太多而沒有先運往殮房,隨即直接送往掃桿埔咖啡園墳場落葬,其墓並無任何標誌。[1]
- 3月31日,華民政務司夏理德建議禁止市民打麻將未果。
- 5月10日,一名年約卅歲男子於七姊妹地方被謀殺。[2]
- 6月14日,香港汽車會成立。
- 7月17日,大澳警署一名印警偷竊後被停職,保釋外出後回署警開槍謀殺警察及自殺。[3]
- 8月4日,
- 8月15日,颱風在本港以北40公里掠過[6],七號最高風球懸出5小時[7],一艇沉沒二人失蹤[6]。
- 9月12日,港督梅含理因病離港,赴加拿大療養,輔政司施勳署任。
- 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全港多處集會,舉行慶祝紀念活動。
- 11月14日,東亞銀行註冊開業。
- 12月29日,港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香港將士舉行大規模追悼會。
- 12月30日,油麻地望角尾圓洲仔發生警匪槍戰。[8]
本年:
逝世人物
參考文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