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姬羅莉亞 (1957年)
颱風姬羅莉亞(英語:,國際編號:571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4W)為195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5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姬羅莉亞於1957年9月17日形成。之後以2級颱風的強度橫過菲律賓,進入南海。葛樂禮抵達珠江口時,香港因懸掛八號風球期間,市區錄得一小時颶風風力而導致皇家香港天文台直接改掛十號風球,澳門氣象台則未有錄得持續颶風因而最高只懸掛九號風球。天文台錄得12小時的強風、14小時的烈風,當中有一小時更達颶風程度的風力,9月22日澳門錄得氣壓970.8百帕斯卡,吹時速110公里的東風,陣風達144公里,最大日雨量79.3毫米,造成澳門低窪地區出現水浸[1]。颱風姬羅莉亞在9月22日21時於澳門登陸,登陸中心最大風力達162km/h,之後經中山、番禺、廣州,進入內陸消散。
| |||||||
| |||||||
| |||||||
| |||||||
概況 | |||||||
---|---|---|---|---|---|---|---|
形成日期 | 1957年9月17日 | ||||||
消散日期 | 1957年9月23日 | ||||||
最低氣壓 | 970 hPa | ||||||
影響 | |||||||
死傷人數 | 英屬香港:9死100傷 葡屬澳門:3死5傷 | ||||||
影響地區 | 菲律賓、英屬香港、葡屬澳門、中國大陸(華南)、台灣 | ||||||
1957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
影響
英屬香港


113km/h

72km/h

115km/h




185km/h

158km/h

187km/h
- 當地懸掛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十號風球
- 最接近當地位置:天文台總部之西南55公里
皇家香港天文台於1957年9月21日香港夏令時間上午10時20分懸掛一號風球。不足三小時,下午1時10分改掛三號風球。22日凌晨4時改掛七號風球。下午12時30分改掛八號風球。20分鐘後,下午12時50分,天文台直接改掛十號風球,成為香港自1946年至今唯一沒有懸掛過九號風球的正面襲港颱風,亦是整個1950年代香港唯一一次十號風球,歷時接近8小時。天文台在晚上8時45分改掛八號風球,並在23日上午6時改掛三號風球。隨著姬羅莉亞遠離香港,天文台於晚上11時15分除下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葡屬澳門
- 當地懸掛之最高熱帶氣旋信號:
九號風球
在姬羅莉亞吹襲期間,由於風暴引起的潮位差達2.30米,加上適逢天文潮的出現,因此造成較強的風暴潮現象出現。澳門測得最高潮位為4.35米,引致路面水浸高度達1.15米。[2]
破壞
澳門東北部有二百多畝菜地被淹,受影響菜農共200戶1,000多人,淹斃大小豬隻5,000頭,市內被毀倒塌木屋數十間。在暴風雨中,一名執勤警員在黑沙環溺斃、青洲一名男子觸電身亡、石街一間寮屋倒塌壓死一名男子。當姬羅莉亞橫掃澳門時,關閘東面近黑沙環的一條海堤被衝破三個缺口,菜地全遭淹沒,積水最深時達六、七呎。二百戶菜農倉皇逃出,淒厲叫聲不絕,當局接報派出軍警及四艘小艇前往救援,救出132人,惟當中有一名葡籍警員羅德發失慎跌入水中溺斃殉職。黑沙環菜農損失財物家畜約值一百萬澳門元,馬交石山、新口岸等地區菜地,也有不少農作物被風吹毀,損失不輕。林茂塘、白鴿巢山邊一帶被毀木屋數十間,災民達百餘人。青洲木屋區有一名男子於9月22日晚上8時在家門外觸電而亡。市區被毀招牌多不勝數,雅廉訪大馬路樹木全部折斷傾側。加思欄花園一棵百年老樹連根拔起,水坑尾街大樹倒塌。大三巴牌坊一塊六呎長巨石,被狂風吹墮地上,陷入泥地一呎多深,市區電線多被吹毀,全市有三份之一電話失靈。[3][4]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英屬香港
皇家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
---|---|---|
上一熱帶氣旋 | ![]()
|
下一熱帶氣旋 |
颱風嘉曼 | 熱帶風暴無名 | |
颱風無名 | ![]()
1957-09-23 06:00-1957-09-23 23:15 |
熱帶風暴無名 |
颱風柏美娜 | ![]()
|
熱帶風暴無名 |
颱風柏美娜 | ![]()
1957-09-22 20:45-1957-09-23 06:00 |
颱風瑪麗 |
颱風英格瑞 | ![]()
|
颱風瑪麗 |
前任: 丁丑年颱風 |
引致香港天文台需要跳过![]() ![]() |
現任 |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颱風姬羅莉亞詳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歷年天災的回顧(第11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香港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