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崇和墓
鄭崇和墓,位在臺灣苗栗縣後龍鎮,是清代臺灣文人鄭崇和之墓,建於清道光七年(1827年),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被指定為古蹟。由於墓前有石望柱,當地居民稱為「旗杆墓」。[2][1]
鄭崇和墓 | |
---|---|
![]() 鄭崇和墓神道碑 | |
位置 | ![]() 苗栗縣後龍鎮龍坑十班坑段 |
建成时间 | ![]() |
類型 | 登錄等級:國定古蹟(原二級) 登錄種類:陵墓 |
參觀費用 | 免費 |
詳細登錄資料 | |
開放 | 全天 |
沿革
鄭崇和是竹塹當地仕紳地主,開創當地鄭氏家族。於嘉慶十一年(1806)落籍竹塹之後,以教讀為業。其子鄭用錫為台灣第一個進士[3]。此墓即為鄭用錫所築,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鄭崇和孫重修,並將夫妻合葬。1985年被指定為古蹟[4],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開始重修,至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6月完工。[2]
鄭崇和後人分為四大房,每年輪流於秋季掃墓。[5]
格局
鄭崇和墓為三曲手古墓,曲手立柱上有石印、石筆、石獅,前面則立有石翁仲、石馬、石羊、石虎、石望柱各一對。石筆望柱上有雲南鹽法道姻再姪王朝綱題字「恩受榮封更享枌榆俎豆,慶餘積善已看蘭桂科名」。[2]
墓前立有一墓道碑,上有題字:「皇清 覃恩誥贈奉政大夫禮部員外郎 晉贈通奉大夫奉 旨入祀鄉賢祠詒菴鄭先生暨 德配 覃恩誥封太宜人 晉贈夫人恭懿陳夫人神道」。[2]
墓碑則書:「同治丁卯子月,皇清誥贈通奉大夫,顯祖考祀鄉賢祠鄭公、二品夫人,顯祖妣鄭門陳太夫人合葬佳城,四大房孫如椿、如梁、如雲、如蘭等仝立」。[2]
參考來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