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胤昌
詹胤昌(?—?),因庙讳“胤”而易“应”,故又作应昌[1],四川承宣佈政使司筠連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2]。
詹胤昌 | ||
---|---|---|
大明湖廣布政使司參議 | ||
籍貫 | 四川承宣佈政使司筠連縣 | |
出生 | 生年不詳 | |
逝世 | 卒年不詳 | |
墓葬 | 邑西河岸笔架山 | |
親屬 | 詹鳟(父) 詹祚昌、詹锡昌(弟) | |
出身 | ||
|
生平
明神宗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詹胤昌中式戊午科四川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3]。天啓五年(1625年),中式乙丑科進士[4],成為筠連歷史上首位進士[5]。初授山東滋陽縣知縣。天啓七年(1627年),同考官内转礼部仪制司,升禮部儀制司主事。曾出使朝鮮,冊封朝鮮國王[6]。轉湖廣武昌道參議,設立義倉,賑濟貧民[7]。
家族
詹鳟长子。配彭氏、陈氏、俱封恭人。有弟詹祚昌、詹锡昌[1]。
墓葬
墓地为邑西河岸笔架山下“仙鹅抱蛋”佳穴,俗称“武昌道”。1995年元月吉日迁禹门公墓,立新碑于“詹氏墓园”[1]。
著作
著作有《守拙篇》、《誇輿集》行世。[7]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詹望梅. . 湖南益阳文汇堂出品. 2010.05: 163.
- 何光岳作. .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7.12: 146. ISBN 7-5392-2706-0.
- 鲁小俊,江俊伟著.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09: 930. ISBN 978-7-307-07043-1.
- 朱保炯等.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02: 2604.
- 筠连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著. .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2: 792. ISBN 7-5364-4179-7.
- 李世庄主编;宜宾市教育局编纂. .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08: 2. ISBN 7-5621-3419-7.
- 同治《筠連縣志·卷十》人物:詹應昌,萬厯戊午省元,天啟乙丑進士。初任山東磁陽知縣,內陞禮部儀制司,奉命高麗封王,轉湖廣武昌道參議,立義倉以賑孤貧,有守拙篇,誇輿集行世。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