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贵族
蒙古帝国 (1206年-1368年)
北元及後蒙古时期 (1368-1691)
贵族头衔
- 可汗(Khaan,Khagan):国家统治者。
- 汗(Khan):16世纪中叶,一些地方封建主自称为汗。可汗和汗是两个不同的头衔,可汗(Khaan,长a)和汗(Khan,短a)。可汗是国家统治者,地方封建领主拥有汗的头衔。
- 台吉(Taiji):成吉思汗后裔。
女性头衔
- 太后(Taihu):王后,可汗配偶,如囊囊太后。
- 可敦(Khatun):王后和夫人。
- 公主(Gonji):贵族家庭的女儿。
- 别姬(Behichi, Beiji):夫人,王子配偶。
清朝 (1691-1911) 和 博克多汗国 (1911-1921)
贵族头衔
- 汗(Khan,不是可汗):旗主。有三个汗在喀尔喀: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和车臣汗,有两个汗在科布多: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Tögs Hülüg Dalai Khan)和乌讷卓哩克图汗(Ünen Zorigtu Khan)。尽管他们的头衔和汗部(Aimag)相关,但是他们的权力被限制在他们自己的旗内,他们要沟通清廷和其他旗主的联系。
- 男爵(满语:,穆麟德轉寫:ashan -i hafan):仅在博格多汗时期特殊境遇下授予外国公民,如亚历山大·赞泽尔一世。年收入3500两白银和60匹绸缎。
- 亲王(ᠴᠢᠨ ᠸᠠᠩ Chin Wang):旗主。年收入2600两白银和40匹绸缎。拥有60位农奴。
- 郡王(ᠭᠢᠶᠦᠢᠨ ᠸᠠᠩ Giyün Wang):旗主。年收入1200到2000两白银和15到25匹绸缎。拥有50位农奴。
- 贝勒(ᠪᠡᠶᠢᠯᠡ Beile):旗主。年收入600两白银和13匹绸缎。拥有40位农奴。
- 贝子(ᠪᠡᠶᠢᠰᠡ Beis):旗主。年收入500两白银和10匹绸缎。
- 镇国公(ᠲᠦᠰᠢᠶᠡ
ᠬᠦᠩ Tushiye Gong):旗主。年收入300两白银和9匹绸缎。 - 辅国公(ᠲᠤᠰᠠᠯᠠᠭᠴᠢ
ᠬᠦᠩ Tusalagchi Gong):旗主。年收入200两白银和7匹绸缎 - 台吉(Hohi Taiji):分为四等:
- 一等台吉(Terigun Zereg-un Taiji):年收入100两白银和4匹绸缎。仅一等台吉可任旗主(札萨克)。
- 二等台吉(Deb Zereg-un Taiji):年收入90两白银和3匹绸缎。
- 三等台吉(Gutagaar Zereg-un Taiji):
- 四等台吉(Dötugeer Zereg-un Taiji):年收入40两白银。4个农奴。
除了上述头衔,贵族也可以分为两类:
- Töröl Taiji:字面义“相关贵族”,黄金家族成员,成吉思汗后裔。
- Khariyatu Taiji:字面义“服从贵族”,哈撒儿、别勒古台和成吉思汗其他兄弟的后代,克烈部王汗的后代,万户长的后代。
其他的贵族称谓还有:
非贵族身份
- Soumon Albatu(苏木阿勒巴图):农奴。
- Hamjilga(哈姆杰尔格):贵族的农奴。
- Shabi(沙毕):活佛呼图克图的农奴。
参考
- 蒙古历史
- 蒙古国家列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