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办事处

联军办事处(1923年7月—1924年2月)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一个割据政权,由潮汕边防督办黄大伟陈炯明任命)、赣军将领赖世璜桂军将领刘志陆和闽军将领王献臣李厚基旧部)在漳州建立,统治汀漳道一带的20余个县[1][2][3][4]

福建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福建
昙石山文化
七閩 ·
古閩人 · 閩越人
閩越 前306 前110

閩中郡 前222 前209
兩漢
揚州刺史部
會稽郡
南海 前195 前174前
孫吳
扬州
會稽郡
會稽東部都尉
会稽南部都尉
建安郡
两晋南朝
扬州
江州
陈氏政权 550 564
闽州 557 565
丰州
建安郡
建安国
晋安郡
晋安国
晋平郡
晋平国
梁安郡
南安郡
南安国
隋唐
江南道
岭南道
江南东道
丰州都督府
泉州都督府
闽州都督府
福州都督府
福建经略使
长乐经略使
福建道 758 896
丰州
泉州 (711年前)
建州
闽州
福州
武荣州
泉州 (711年后)
漳州
汀州
长乐郡
建安郡
清源郡
漳浦郡
临汀郡
威武军王氏政权896 909
909 945
福州大都督府 909 932
长乐府 933 945
泉州
漳州
汀州
建州
镇安军 941
镇武军 941 943
镛州
镡州
943 945
建州
镛州
镡州
威武军李仁达政权945 947
福州
清源軍 949 964
平海军 964 978
泉州
南州
漳州
南唐
永安军 945 956
忠义军 956 976
吴越
威武军 947 951、977 978
彰武军 951 977
兩宋
两浙西南路 978 985
福建路 985 1278
福州
建州
建宁军
泉州
漳州
汀州
剑州
南劍州
太平军
興化軍
邵武軍
建寧府
福安府
兴安州
范汝为政权 1130 1132

泉州行宣慰司 1277 1278
泉州行中书省 1278 1280、1281 1282、1284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1280 1285、1286、
1288 1291、1292 1297、1356 1366

泉州分省 1284 1285、1358 1368
建宁分省 1358 1368
兴化分省 1359 1366
延平分省 1364 1368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福建道宣慰司 1285 1286、1286 1288、
1291 1292、1299 1356

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 1297 1299
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1366 1368
亦思巴奚政权 1357 1366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1369 1376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1376 1645
邓氏政权 1448 1449
南明
隆武政权 1645 1646
福京 1645 1646
明郑政权 1646 1680
鲁监国政权 1646 1649

浙闽总督 1645 1658
福建总督 1658 1687
閩浙總督 1687 1911
福建省 1647 1911
耿精忠政权1674 1676
厦门英租界 1852 1930
黄德美政权 1853
李世贤政权 1864 1865
福州日租界 1899 1943
鼓浪屿公共租界 1902 1943
中华民国军政府闽都督府 1911 1912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福建省 1912 1933、1934 1949
闽南护法区 1918 1920
建国军政制置府 1922
联军办事处 1923 192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闽西特区 1930 1932
福建省 1932 1935
闽浙赣省 1932 1935
闽赣省 1933 1935
中華共和國 1933 1934
福州特别市 1933 1934
厦门市 1933
厦门特别市 1933 1934
闽海省 1933 1934
泉海省 1933
兴泉省 1933 1934
龙漳省 1933
龙汀省 1933 1934
闽上省 1933
延建省 1933 1934
厦门特别市(日占) 1938 1945
福州治安維持會(日占) 1941
福州市政委员会(日占) 1944 1945
现状 1949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华东大行政区 1950 1954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金马地区)

1923年初,桂军粤军滇军进兵广东,讨伐陈炯明,陈炯明败退东江地区。这时陈炯明留于汕头的部队,有洪兆麟赖世璜(原属赣军)和桂军林虎刘志陆等部。孙中山急于控制潮汕地区,遂命李烈钧为广东边防督办,与这些叛军首脑谈判,无果。7月,东路讨贼军许崇智部在闽军臧致平部的协助下攻克广东饶平的凉山,但臧致平部进攻汕头失败。随后,汕头防务督办洪兆麟,会同林虎、赖世璜、刘志陆等部攻下漳州。同时,陈炯明任命被孙中山免职的粤军将领黄大伟为潮汕边防督办,试图拉拢黄大伟在许崇智指挥下的旧部,结果只劝降第十三旅旅长张毅部,入驻漳州一带。黄大伟遂自称国民军总指挥,任命张毅为第一师师长。原驻扎于长汀李厚基旧部、福建陆军第三师师长王献臣也在此时退入漳州。黄大伟与賴世璜、刘志陆、王献臣在漳州组织“联军办事处”(简称“联军”)政权,赖世璜的参谋长刘士毅任联军办事处处长兼军事代表,负责部队的整编工作[5]。不久,陈炯明的嫡系部队回援惠州,行前各界宴于西园。同年末,北军乘虚击溃驻漳各部队,不久,张毅又叛附北军。1924年2月,北洋政府任命张毅为厦门镇守使,命令他驱逐黄大伟,至此“联军办事处”政权瓦解[1]

由于“联军办事处”是一个临时拼凑起来的政权,而各部又互不统属,因而错综复杂,不知归谁指挥,林虎为名义上的统帅,实际上由刘志陆代行职权。刘志陆驻漳州期间,任命徐飞仙为秘书,陈锡朋为书记官。“联军办事处”各部不仅在地方建设上毫无建树,还在辖区内任意剥夺民财,甚至公开卖官。陈辛盘(石轩)买得龙溪县知事的职位。当另外一个漳州士绅尝试向赖世璜贿买龙溪县知事一职时,赖世璜答道:“龙溪为联军政权所在地,我的职权仅几分之一,未敢独断,如我所辖的闽西各县知事,尽可议价委派。”[1]

参见

参考文献

  1. 郑之翰、陈鉴修. . 漳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漳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82 (简体中文).
  2. 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2期
  3. 闽南民军
  4.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第1卷
  5. 国民党高级将领传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