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政權
心智政權(英語:,/noʊˈɒkrəsi/, /ˈnoʊ.əkrəsi/),亦稱智主政治,柏拉圖給予的定義是以智慧為主體的政權[註 1],根據佛拉迪米爾·維爾納斯基提出的說明,它是一個基於人類思想為優先的社會與政治體系。在德日进的著作裡,描述其未來的發展。
政治主題的一部分 | |||||
政体基本形式 | |||||
---|---|---|---|---|---|
权力基础 | |||||
|
|||||
权力思想 | |||||
|
|||||
权力结构 | |||||
|
|||||
政治主題頁 | |||||
發展
嘗試實行於政治體系的首例之一,可能是毕达哥拉斯的智慧之城[註 9],毕达哥拉斯與他的追隨者,即畢氏教團的成員們[註 10],曾經共同計劃在今日的義大利建造智慧之城。在近代歷史上,佛拉迪米爾·維爾納斯基也曾經提出類似的概念,不同的是,這個概念必須使用心智圈[註 11]一詞作為代表名稱。
正如柏拉圖所定義的,心智政權被認為是可適用於未來人類的政治體系,甚至是可以取代民主體系[註 12]與其他的政權體制。
艾力·賀佛爾對此卻抱持不同的看法,因為他提出非主流的觀點,有時會被稱為碼頭工人哲學家[註 13]。由於柏拉圖的哲学王概念就像是變成教師型統治[註 14]一般,所以艾力·賀佛爾鄙視柏拉圖的思想概念,這也暗示著,對於人類行為或是生活的潮流趨勢,柏拉圖誇大了這一部分的重要性。
在大自然界、地理圈與生物圈,由於思考與思維的大量聚集,而形成的心智圈,可以想像人類的未來生活就像是心智政權的社會體系一般 —— 而這個社會體系是以聚集大量的思想為主要的政治力量,而不是靠部分社群團體的組成來呈現的 | ||
——米歇爾·艾布斯坦所提出的定義[註 15] |
學術著作
在歐洲聯盟委員會社群研究機構的出版著作《自由的藝術與科學研究:朝向生活的文化》[註 16]一書中,汉斯·约纳斯以及拉迪斯拉夫·科瓦拉區[註 17]也提出對於心智政權的幾項評論。[1]
假如柏拉圖把他的政體概念稱為是聖賢政治,那麼以科學制度化為基礎來進行社會實驗的政治體系,可以稱為是心智政權。 在柏拉圖的眼中,心智政權並不是哲學家國王的君權統治。但是,也不是用科學知識或是由一群科學家們來統治。政權,一個政權的取得與維持,取決於競賽法則, 首先由一群政治精英共同把持政權,但是隨著他們接受專業的訓練,經過大量的分析,由科學各領域的專家們所組成的大型顧問團體大量給予預測與提議,並且設立以實地考察為型態的實驗工作。[註 18] |
舉目前具爭議性的議題基因改造食品或是转基因生物為例,以教科書上的科學知識對此來設立政策方針。
以心智政權為前提,在它本身權力範圍內的一個或是多個地區國家,在高層管理人員的保護之下,转基因生物會被人們拿來實驗,並且以科學方式進行監控。到了世界末日來臨的那一天,其所有的代價與獲益的資源由所有人民公平地共享。預警原則在今日仍是人們爭論的議題,雖然有預警原則,但是這無法減緩甚至是阻礙科學研發的速度。[註 19] |
參考資料
- Art &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Free,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Commission Community research, Semar Publishers Srl, 2005, ISBN 8877781025, ISBN 9788877781024
相關條目
- 天才政權
- 技術官僚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