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瑛

張瑛(英文名:Cheung Ying,1919年1月25日—1984年12月14日),本名張溢生,前香港電影導演、電影電視演員,同胞兄弟姊妹排行第14,所以人稱「十四哥」。演技爐火純青,可忠可奸,戲路縱橫,是香港粵語片年代的明星小生,贏得「千面小生」之美譽。

張瑛
男演员
本名張溢生
罗马拼音Cheung Ying
昵称張十四、十四哥、十四叔、千面小生
别名張瑛叔
出生(1919-01-25)1919年1月25日
 英屬香港
逝世1984年12月14日(1984歲—12—14)(65歲)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
死因中風
职业演員、導演
语言粵語
教育程度香港華仁書院
配偶第一任:梅綺
第二任:黃麗娟
第三任:楊茜
第四任:游桂珍
儿女女兒:張露德(張可兒)
兒子:張澍輝、張澍棠
出道作品夜明珠
活跃年代1934年-1980年代

生平

早年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後,因病母而不能東渡日本留學。後來他認識了姜白谷、沈吉誠和周詩祿等參與了第一部片《夜明珠》。童星李小龍常與之結片緣,對手戲還有白燕等。張瑛與吳楚帆張活游李清合稱為當年的電影界粵語片「四大小生」,演技精湛,亦正亦邪,除了文藝片外,亦曾與白燕(飾殷素素)合作參與第一代的金庸武俠片《倚天屠龍記》飾演張翠山一角。主演超過400部電影,他是香港電影界中主演影片最多的男演員,曾經在同一日同一條街道上分別拍三組戲,他曾經一年內主演過四十七部電影。張瑛除了做過演員、佈景道具設計、劇務、甚至導演,曾創辦「大群」、「華僑」等電影公司,亦曾執導10多部電影。他曾參與和吴楚帆、白燕等創辦了「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的電影工作,包括名作有《家》(1953)、《春》(1953)、《秋》(1954)等。

1930年代至60年代,張瑛一直雄霸影壇鰲頭,拍電影超過400部以上,有「電影皇帝」之稱。50年代,張瑛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千變萬化,最常見的是忠厚老實類型。加上張瑛玉樹臨風的外型,確實迷倒不少女觀眾。70年代他轉拍電視劇,寶刀不老,凡出演的角色都相當成功,在香港擁有眾多劇迷,又稱「電影電視雙料皇帝」。

1970年代開始,張瑛同時轉向電視圈發展參演電視劇集。1971年3月正式與無綫電視簽約,但翌年張瑛被指出工作態度散漫,最後由時任無綫電視製作部經理蔡和平下令與張瑛提前解約,張更批評無綫旗下節目《歡樂今宵》是「馬騮戲」事件中沒有最後鬧上法庭。[1]

1974年,與無綫電視鬧翻後張瑛轉投麗的電視期間也曾經演出過幾部電影及多部電視劇,張瑛飾演的角色多樣化,可為上流社會人物正派中人,如《鱷魚淚》中的呂淦、《變色龍》的程有財、《天蠶變》的武當掌門青松(電視劇版)、《怒劍鳴》中的岳飛後人岳世豪、《湖海爭霸錄》中的張居正、《武俠帝女花》中的崇禎等;也可飾演較為下流的奸商或偽君子,如《大地恩情》中的那位滿口仁義道德,披著儒家孔孟道德衣冠,但行為與卑鄙小人没有太大差别的假道學教書先生孫學齋、電影《狂龍》中的黑道老大、電影《發錢寒》中的投機商人陳千億等等角色深入人心。他於1983年後期在亞視生前最後参演的作品有《劍仙李白》、《鐵膽英雄》等。 另外,張瑛在麗的擔任基本演員時,讓萬梓良作乾兒子。

1970年代初,張瑛在電影中多演一些多情公子,或正義禀然的人物,一下子要他變作一個色中餓鬼,將他昔日忠厚老實形象化為烏有。對此張瑛則有個人的看法,他認為身為一個演員,不可以太計較演任何角色,祗要劇本所需,做演員的都一定要接受。既然圈中都封稱他為「千面小生」,固然之沒有一個固定的形象,千面即多面化的意思。

1984年12月,張瑛與狄龍谷峰等明星赴美國主演電影《又見冤家》,拍攝還未全部完成,張瑛因中風於12月14日病逝於加拿大多倫多,他亦是最後生前的電影遺作。

家庭

張瑛共有四任妻子,包括梅綺、黃麗娟、楊茜及游桂珍。傳聞1960年「香港小姐」冠軍張慧雲是他女兒,但1960年6月14日,張慧雲發表聲明否認是張瑛女兒[2][3],而是張瑛乾女兒,化名張慧雲參選香港小姐,真名為胡柔,父母是胡伯全(向居台灣)及陳若何(演員)。與梅綺育有一女兒張露德,又名張可兒。與黃麗娟育有一子張澍輝。與第三任妻子楊茜育有一子張煒乾兒子萬梓良。胞弟藍虹(張鐵生)是活躍於1939年至1952年的電影演員及製片。

軼事

曾在麗的電視1974年直播節目《麗視滿香江》(現場直播的綜藝節目),說出「《歡樂今宵》現在開始」[4](友台無綫電視節目),因張瑛本人在無綫電視工作時曾參與歡樂今宵演出,所以一時說錯話,幸而黄錫照(前麗的電視常務董事兼總經理)很大量,張瑛未有受罰。

電影作品

導演

  • 蝙蝠大盜(1948年)
  • 阿里山風雲(1949年)
  • 家和萬事興(1956年)
  • 第七號司機(1958年)
  • 天官賜福(1958年)
  • 血淚人生(1960年)
  • 回魂夜(1962年)
  • 血繡鞋(1962年)
  • 千方百計搶財神(1962年)
  • 倚天屠龍記(上集)(1963年)
  • 倚天屠龍記(下集)(1963年)
  • 鬼新娘(1964年)
  • 鬼兇手(1964年)
  • 頭獎馬票(1964年)
  • 午夜招魂(1964年)
  • 飄零雁(1965年)
  • 小姐、先生、師奶(1967年)
  • 燕娘(1969年)

演員

執行監製

  • 復活(1955年)
  • 半夜奇談(1955年)
  • 柳毅傳書(1958年)
  • 天官賜福(1958年)

編劇

  • 蝙蝠大盜(1948年)
  • 家和萬事興(1956年)
  • 血繡鞋(1962年)
  • 千方百計搶財神(1962年)
  • 倚天屠龍記(下集)(1963年)
  • 倚天屠龍記(上集)(1963年)
  • 頭獎馬票(1964年)
  • 午夜招魂(1964年)
  • 鬼新娘(1964年)
  • 鬼兇手(1964年)
  • 飄零雁(1965年)
  • 小姐、先生、師奶(1967年)

電視劇

電視劇(麗的電視亞洲電視

電視劇(香港電台

  • 1978年 獅子山下之「四君子」飾 癮君子(沈友聲)
  • 1978年 獅子山下之「橋」飾 村長
  • 1984年 香江歲月 飾 KC Chow
  • 1984年 陽光下的孩子 飾 公公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出自《明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99》,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資料

  1. .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2. . 聯合報(臺灣). 1960年6月15日.
  3. . 華僑日報. 1960年6月14日.
  4. 蕭若元《元憶錄》:數粵語片三王軼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