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立制
并立制(英語:)又稱混合名額多數制、補充制(supplementary member system,SUP or SM),是单一选区两票制选举制度的一种,更接近于单一选区制。从选区选出的席位与政党按得票比例得到的席位分开计算。这种制度有利于大党,不利小党和无党籍人士;如果主要政黨長期以來實力相差不大,可以強化責任政治。[1]
政治主題的一部分 |
選舉/投票制度 |
---|
![]() |
席次分配
单一选区选出的部分,以在各选区得最高票的候选人当选,对大党有利。比例代表部分,各政党依得票比率分配议席。日本採用此选举方法, 不同德國聯立制,是將每個單一選區的選舉結果和第二張票投政黨的結果分開計算。
假設某一次選舉會產生100名議員,其中60名為單一選區,另40名為比例代表席次。兩制結果會不同:
并立制 | 政黨A | 政黨B | 政黨C | 政黨D |
---|---|---|---|---|
政黨票數比例 | 25% | 5% | 40% | 30% |
單一選區當選席次 | 15 | 6 | 19 | 20 |
分配席次計算 | ||||
比例代表席次 | 40 × 25%=10 | 40 × 5%=2 | 40 × 40%=16 | 40 × 30%=12 |
總計 | ||||
單一選區當選席次 | 15 | 6 | 19 | 20 |
比例代表席次 | 10 | 2 | 16 | 12 |
總席次 | 25 | 8 | 35 | 32 |
并立制下,政黨B以5%的政黨選票獲得8%的席次。
採用國家
範例
日本於1996年起,在國會選舉採取並立制,在這個選舉制度下,參議院及眾議院均是直選產生。眾議院:六成議席由單一選區選出(参议院为複數選區),四成議席由分成十一個選區由比例代表制產生。容許雙重提名(dual candidacy,或稱「重複登記(提名)」)設定(參議院不能雙重提名),即候選人同時參選單一選區及名列政黨比例代表名單,一旦在單一選區獲勝,就從名單中剔除、順位遞補;若落選可依政黨得票分配席次「敗部復活」(未達10%落選者不得參與)。其公式以該單一選區落選者得票數除以該單一選區當選者得票數。政黨可將不同單一選區候選人在名單中排同一優先順位,以單一選區落選但惜敗率高者取得席次。盡管出現總席次的變動但還是維持基本的制度原則。
其他地區
國家/地區 | 單一選區席次 | 比例代表席次 | 其他席次 |
---|---|---|---|
![]() | 14 | 14 | |
![]() | 77 | 73 | |
![]() | 39 | 76 | |
![]() | 106 | 93 | |
![]() | 116(參議院) 232(眾議院) | 199(參議院;本土193席,海外6席) 398(眾議院;本土386席,海外12席) | |
![]() | 289(眾議院) | 176(眾議院) | |
![]() | 253 | 47 | |
![]() | 71 | 70 | |
![]() | 300 | 200 | |
![]() | 165 | 110 | |
![]() | 225 | 225[3][4] | |
![]() | 105 | 60 | |
![]() | 25 | 8 | |
![]() | 272 | 70(婦女 60席+少數族裔 10席) | |
![]() | 238 | 59 | |
![]() | 73 | 34(婦女不少於1/2) | 原住民6席 |
![]() | 264 | 120(婦女113席+間接選舉5席+檢察總長1席+總統任命10席) | |
![]() | 225 | 225 | |
![]() | 144 | 130 | 原住民3席 |
![]() ![]() |
註釋
- Hague, Rod, author. . 14 October 2017: 128–130. ISBN 978-1-137-60123-0. OCLC 961119208.
- Reynolds et al (2008), Electoral System Design: The New International IDEA Handbook, Sweden: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mocracy and Electcoral Assistance, pg. 104
- . 2013-01-03 [2014-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0).
- 1993至2003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期间,及2016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起。
- . Constitute Project. [2019-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 . Agencia Venezolana de Noticias. 2015-05-07 [2019-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October 20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