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小體
尼斯小體(英語:)是神經元內的一種大型顆粒,這些顆粒為帶有核糖體粗糙型內質網,是蛋白質合成的地方[1]。此種顆粒以德國神經科學家弗朗茨·尼氏之名命名[2]。

囓齒動物海馬迴的尼氏染色組織切片展現了不同種類的神經元。

兔子脊髓腹角運動神經纖維清楚展現的角形和紡綞狀的尼斯小體。
利用尼氏所發展出的選擇性染色法可以染出尼斯小體,尼氏染色使用苯胺標定核外RNA顆粒。這種方法對找出神經細胞本體很有用,因為尼斯小體可以在細胞本體和樹突找到,但卻不存在於軸突和軸丘。由於RNA嗜鹼性,因此它在此染色中呈現藍色。
尼斯小體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條件下表現出不同的變化,它們可能會被溶解或消失(核溶解)。一般認為它們和神經傳遞物質如乙醯膽鹼的合成有關。
經尼氏染色的神經細胞看不見有軸突及樹突的存在,但尼氏染色的意義在於它可將神經細胞與神經膠質細胞區分開;並使得觀察腦部不同區域的神經細胞排列(即細胞構築)成爲可能。[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醫學主題詞表(MeSH):Nissl+Bodies
- Histology image: 04103loa – 波士顿大学的组织学学习系统 - "神經組織及神經肌肉接頭處:脊髓,前角細胞細胞體(英文)"
- 紐芬蘭紀念大學 nerve/nerve97(英文)(頁面後半部分)
- anhb.uwa.edu.au 上的組織學(英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harvard.edu 上包含尼氏體的組織的介紹(英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