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 (中国哲学)
宋代的学术代表流派
宋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张载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陆九渊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吕祖谦的经世致用派等。陆九渊本人則提出“六经注我”的治學方法[2]。
宋學吸納儒、釋、道三派,形成了所謂的理學與心學,淩廷堪認為“宋學不求於經而但求於理,不求於故訓典章制度而但求於心”[3]。方東樹則認為“竊以孔子沒後,千五百餘歲,經義學脈,至宋儒講辨,始得聖人之真。平心而論,程、朱數子廓清之功,實為晚周以來一大治。”[4]。
史上各家对宋学的论述
正面
注釋
- 《宋史·晏殊传》载:“(晏殊)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 陆九渊《语录》:“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陆九渊去世後,其弟子杨简在祭文中解释“六经注我”的含义:“《书》者,先生之政事;《诗》者,先生之咏歌;《礼》者,先生之节文;《春秋》,先生之是非;《易》,先生之变易。”
- 淩廷堪,《校禮堂文集》
- 方東樹,《漢學商兌》
- 钱穆论“宋学精神”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页
-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77页。
- 《问学堂赠言》
- 《汉学师承记·自序》
- 毛奇龄:《西河合集》卷五十六
- 章学诚《章氏遗书》卷9,《文史通义外篇》三,《家书五》
参考链接
- 山井湧著,任鈞華譯:〈宋學之本質及其思想史上的意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李存山: 宋学与《宋 论》——兼评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