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鉴原
《化學鑒原》,是英國傳教士傅蘭雅口譯、中國清朝科學家徐壽筆述的化學書,1871年(同治十年)江南製造局出版發行。本書是中國史上很早期的化學教科書,介紹了基本的化學知識,例如化學物的理化性質與基本化學實驗等,亦將化學元素的名字翻譯做中文[1]。《化學鑒原》共有六卷,另有續篇二十四卷、補篇六卷、附卷一卷。

譯者
徐壽,字雪村,對西學產生濃厚興趣,努力汲取西學,研究《格致匯編》等科技教材。[2]他在翻譯館翻譯了許多西方的科技書籍。傅蘭雅,英國根德郡海斯人,同樣在江南制造局翻譯了大量的科學書籍。其中他們二人[3] 把美國人韋爾斯(David Ames Wells)於1858年撰寫的《韋爾斯化學原理及應用》(Well'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Chemistry)的無機化學部分翻譯成《化學鑒原》[4]。
內容
本書介紹了各種元素(如氫、氧等)和它們的化合物,說明其物理化學性質、反應、製備方法等等[5],其中翻譯了各種名詞。如鏹水(現代名叫酸)、原質(現代名叫元素)等。
元素(書中稱作原質)
書中介紹了常見元素的理化性質等。例如在溴一章節中,譯者介紹了溴是紅棕色的、是液體、有毒等性質,亦描述了一道製備溴的文字式,當中描述到用溴化鉀等和硫酸反應,再冷凝,以製備溴。另外,書中詳細地介紹了鈉金屬的性質,例如把一塊鈉切開時,可看到裏面的金屬光澤;但在過了一會兒後,它跟養氣(氧氣)反應,生成鈉養(氧化鈉)。書中亦介紹了鈉燃燒是會放出金黃的光。
化合物(書中稱作雜質)
這本書介紹了常見化合物的特性。例如介紹了鈉養(氧化鈉)跟水反應後產物(氫氧化鈉)的特性,如呈鹼性(使紅色石蕊紙變藍)等[6]。又描述道它跟淡硫鏹水(稀硫酸)反應後生成鈉養硫養三(元明粉,即硫酸鈉),變爲中性。
實驗方法
本書附上插圖,描述實驗的裝置與儀器。例如介紹了用排水集氣法來收集氧氣、用石蕊紙來檢驗物質的酸鹼等。
参考资料
- . 全国报刊索引. [2022-08-18].
- 井敏珠. . 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質訊網. 2000年12月 [202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8).
於是他開始努力汲取西學,精研西洋傳教士所翻譯的科技教材〔格致匯編〕,此書對理化、機械等各類知識作了新穎的介紹,影響徐壽極大。
- 張, 瑞棋. . PanSci 泛科學. 2015-02-26 [202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8).
- . 湖南大学. [2020-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7).
- . 湖南大学. [2020-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7).
- 《化學鑒原》:變紅之試紙探入立復藍色
- .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服務平台. 2012-02-21 [202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中国科技教育》杂志.
- 沉思. . 台灣英文新聞. 2020-10-16 [2022-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4).
- . 2010-01-20 [202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0) –中国青年报.
他译订的24个元素名称如:钡、铋、溴、碘、铱、锂、镁等,还成为沿用至今的标准译名。
- 夏孫桐. . (中文).
西藝知新、化學鑑原二書,尤稱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