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骨骼列表
標準成年人體骨架共由206塊骨骼構成。若將胸骨分成三塊(胸骨柄、本體、劍突)計算,則骨骼數會稍多,變成208塊。[1]
新生兒的骨骼共有270塊[2],但隨著成長,骨骼彼此融合,三十歲後只會餘下80塊中軸骨(29+26+25)與126塊附肢骨(64+62)。種子骨當中,髕骨與豆狀骨會被計入。此外,還有若干附屬骨(大多也是種子骨)不被算進此清單內,主要的附屬骨有20塊。
除了發育過程,由於解剖結構變異,一個人的骨骼可能與平均數量有所出入。常見變異包含頭骨縫合線上的縫間骨,以及主要在手腳肌腱內發育的種子骨。有些人可能有額外的頸肋或腰肋。截肢或其他傷害可能使骨骼減少,完全骨折可能將一塊骨骼分成多塊。其他先天變異還包含多指、連體雙胞胎(骨骼異常多)、少指畸形(骨骼異常少)等。
頭骨
- 腦顱骨(Cranial bones):共8塊
- 顏面骨(Facial bones):共14塊
- 舌骨(Hyoid bone):1塊
- 聽小骨(Ossicles):共6塊
脊柱
胸部
胸廓由25塊骨骼組成(胸骨算1塊。若加上胸椎,則有37塊),某些個案擁有額外的頸肋。
上肢
上肢包含32對、64塊骨骼。
下肢
下肢包含31對、62塊骨骼。
注音
- 繁:「」,简:「」,拼音:,注音:,音同「針」。
- 繁:「」,简:「」,拼音:,注音:,普音同「己」,粵音同「隻」。
- 繁:「」,简:「」,拼音:,注音:,音同「底」。
- 繁:「」,简:「」,拼音:,注音:,普音同「公」,粵音同「轟」。
- 繁:「」,简:「」,拼音:,注音:,普音同「撓」,粵音同「撓」。
- 繁:「」,简:「」,拼音:,注音:,普音同「萬」,粵音同「碗」。
- 繁:「」,简:「」,拼音:,注音:,普音同「彎」,粵音同「碗」。
- 繁:「」,简:「」,拼音:,注音:,音同「寬」。
- 繁:「」,简:「」,拼音:,注音:,普音同「恰」,粵音同「旮」。
- 繁:「」,简:「」,拼音:,注音:;前者讀音,有助於區辨“頭骨”。
- 繁:「」,简:「」,拼音:,注音:,普音同「歇」,粵音同「泄」。
- 繁:「」,简:「」,拼音:,注音:,普音同「直」,粵音同「隻」。
參考資料
- Human Body (2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 . New York: Marshall Cavendish. 2010: 129. ISBN 978076147882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