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風災

丁丑風災又稱九二大風災,為香港歷史上最嚴重的天災之一。一個強烈颱風在1937年(歲次丁丑)9月2日凌晨正面吹襲香港澳門,造成廣泛破壞。颱風在新界吐露港引起超過20英呎(6米)高的風暴潮大埔一帶傷亡慘重。據當時的不完全統計,共造成介乎2,565[1]至約11,000人在這次風災中喪生,澳門亦有21人於陸上身亡。

1937年丁丑颱風
(英文)
1937年9月1日的天氣圖
1937年9月1日的天氣圖
路徑圖
1937年丁丑颱風的路徑圖
1937年丁丑颱風的路徑圖
概況
形成日期1937年8月24日
消散日期1937年9月2日
最低氣壓≤940.05 hPa
影響
死傷人數英屬香港:2,565[1]-11,000死88傷
葡屬澳門:21死
影響地區菲律賓、英屬香港、葡屬澳門、日屬台灣、中國
1937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發展過程

引起丁丑風災的颱風[註 1]在1937年8月24日位於關島以南約200英里(322公里),向西北西方向移動。8月31日上午,颱風抵達巴林坦海峽的東面。受日本附近海域的副熱帶高壓影響,颱風以西北偏西方向移動。9月1日下午5時在東沙群島以北掠過,並且以時速17英里(31公里)繼續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靠近廣東沿岸。9月2日上午3時,颱風在接近橫瀾島以南的海面掠過。颱風在約上午3時45分最接近香港,中心在最接近時位於香港島以南約5英里(9公里),皇家香港天文台以南約7海哩(13公里),颱風中心在赤柱半島以南掠過。掠過香港島以南後,颱風在澳門以北登陸,颱風大約在澳門以北約10英里(16公里)掠過,其後在內陸消散。

影響

菲律賓

颱風在8月31日下午1時最接近菲律賓巴士古,中心位於巴士古以南約30英里(48公里)掠過,巴士古錄得最大11級西北西持續風,最低氣壓29.102吋汞(985.3毫巴)。

英屬香港

  • 當地懸掛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十號風球
  • 最接近當地位置:天文台總部以南13公里(掠過香港境內)

皇家香港天文台於9月1日午夜凌晨0時35分[2]懸掛一號風球,當日香港仍然天晴,但天上隱約可見颱風來臨前常見的卷雲。隨着颱風逐步逼近,天文台在下午3時20分[3]改掛五號風球(即現今之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至晚上7時,香港轉吹西北偏北風,風力逐漸加強並維持方向,顯示颱風可能正面來襲。午夜後雨勢不斷,氣壓亦不斷下降,天文台遂於9月2日上午1時58分[3]直接懸掛十號風球,2時10分鳴炮警告。

9月2日早上3時左右,颱風在香港南面的橫瀾島以南掠過,橫瀾島燈塔錄得最低氣壓為27.76吋汞(940.05毫巴)。颱風在3時45分左右最接近香港,當時其中心位於皇家香港天文台以南約7海哩(13公里)。天文台3時至3時50分曾幾乎停雨,同時風向轉變。港島以南收到風力平靜的報告,持續約10至20分鐘,但風力未有徹底平靜,且風向為東風,因此相信風眼中心是在港島以南掠過。其後天文台在4時45分再錄得強陣風。當颱風吹襲香港期間,天文台收到發生閃電的報告。颱風掠過香港後橫渡珠江口,天文台在6時25分[3]改掛較低的八號風球(即現今之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風暴其後在澳門北面的珠江口西岸登陸並移入內陸,香港風力進一步減弱,10時45分[3]除下所有風球。

颱風經過時,天文台錄得最低瞬時氣壓為958.3毫巴,最高1小時平均為每小時59海哩(109km/h),最高10分鐘平均為每小時74海哩(137km/h),最高陣風為每小時130海哩(241km/h)(此為該風速計的量度極限,真實的最高陣風很可能高於此數);10分鐘平均和最高陣風皆成為香港的紀錄,直至1962年方被颱風溫黛所打破。另外,香港電燈公司在北角電力廠的風速計錄得最高陣風為145海哩(269km/h)。香港天文台錄得最高一小時降雨量為4時30分到5時30分的2.15英寸(54.61毫米)。颱風引起的風暴潮,使維多利亞港的水位比正常高潮高出6英呎(2米)。而新界東北面的吐露港由於地形關係,風暴潮更達20至30英呎(6至9米)。

破壞情況

一幅描述丁丑風災過後香港災情的海報

由於風暴潮在深夜來襲,且事前並沒有預警,故此在香港造成特別嚴重的傷亡。政府在最初的報告估計造成11,000人死亡,但其後修正為2,565人死亡,但後人仍多以前者數字為凖。警方統計的傷亡數字為548人死亡,26人受傷;政府收到的死亡登記數字則是490人。但由於大部分人是淹死而找不到屍體,故真實的死亡數字難以確認。另有101艘在碼頭停泊和28艘航行中的蒸汽船擱淺,3,500艘舢板和1,255艘小舢板(一說1,361艘)沉沒,600艘嚴重損壞。據統計颱風至少造成$80,883的經濟損失。

新界東地區,颱風所造成的大風的高度結合漲潮造成嚴重的風暴潮。政府報告顯示,估計在凌晨2至5時吐露港的海浪高出平均海平面約30英呎(9米)。天文台則估計,颱風導致的最高水位約為海基準面以上6.25米,風暴潮約3.81米,北角最高水位約為海基準面以上4.05米,風暴潮約1.98米[4]。海水沿着大鵬灣沙頭角海吐露港沙田海一直淹沒近岸,遠離海邊甚遠的内陸都受到海水淹沒,多個農地遭淹沒。而九廣鐵路在沙田至大埔墟的的接近6,000英尺(2公里)的鐵路基堤更被沖走,使鐵路服務受阻10天。

大埔一帶的漁村被夷為平地,很多村民被大浪捲走,成為是次風災中最主要的遇難者。大埔墟至少60間房屋連同人和家畜等物件被海水捲走冲至大埔頭,令該地災後淪為廢墟。在沙田船灣大尾督等地附近的小村莊的情況也較為類似,田間的阡陌和堤圍幾乎全被沖毀。沙田山下圍遠離海邊近半哩(800米),仍避不過風暴潮,大部分房屋被風暴潮冲毁倒塌。沙頭角海風暴潮同樣嚴重,導致沙頭角沿海所有土壆被摧毀,大部分漁船沉沒,船員遇溺。離島區大嶼山也遭受到非常嚴重的破壞。長洲燈塔損壞,災後被拆除。大埔墟共147間房屋被完全摧毀,85間房屋部分損壞。沙頭角共有31間房屋倒塌,143間房屋部分損毀。大埔有170人傷亡,沙頭角有100人,各區共300人傷亡。在香港仔,約40艘漁船翻沉於海中漂浮,只有5人獲救,其餘最少450人死亡;其他地方最少數以千計的漁民失踪及死亡。

在市區,維多利亞港的水位不斷上升使中環海旁水浸,海水淹至德輔道中。颱風吹襲期間港島干諾道中131至139號發生火災,但唯一通往地下的樓梯被海水淹沒,住客無法逃生,結果導致41人在火災中死亡。在九龍半島,海水淹至彌敦道的末段。荔枝角700英尺的海堤損壞,需要重建。

善後情況

颱風過後,當務之急是維持道路的暢通,九龍往來元朗青山公路一帶在颱風過後第二天清理完畢可以通行,而所有道路則在9月8日清理完畢,完全通行。風暴過後,大埔郵政局空地暫作臨時收屍站,等候死者親人認領,慘狀悽然。大埔頭村鄧勳臣出錢出力,發起鄉眾將無人認領的骸骨,集中安葬在現時營盤下村側始建於1918年用於殮葬因戰爭時期餓死的人的萬安墳內。東華醫院承擔部分救災和善後工作,並把所得到的$9,800捐款交予政府和作善後工作。

葡屬澳門

當地懸掛之最高熱帶氣旋信號: 十號風球

9月2日上午2時5分,颱風開始吹襲澳門,當局嗚風炮3響,居民多從夢中驚醒,紛起戒備。至3時風勢加劇,電燈及電話線多被吹毀,全市停電,警員及消防員疲於奔命。9月1日晚10時至2日早上4時半,風向為西北偏北,至5時風向轉為西北,風力繼續增劇,錄得陣風時速178公里[5],6時當風速持續上升時已超過測量儀上限。澳門錄得最低氣壓為717.46毫米汞柱(956.5毫巴)。市中心郵政局附近有一間磚屋倒塌,4死2傷。統計全市共21人身亡[6]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英屬香港

皇家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一號風球
    1937-09-01 00:35-15:20
下一熱帶氣旋
1937年7月熱帶氣旋 1937年9月熱帶氣旋(9月18日)
1937年7月熱帶氣旋 五號風球
    1937-09-01 15:20 - 1937-09-02 01:58
1937年10月熱帶氣旋
1936年8月颱風 八號風球
    1937-09-02 06:20-10:40
1939年11月颱風
1936年8月颱風 十號風球
    1937-09-02 01:58-06:20
1946年7月颱風
前任:
丙子年颱風
引致香港天文台需要跳過 九號風球
直接改掛 十號風球的颱風
繼任:
強颱風姬羅莉亞

葡屬澳門

葡萄牙海軍[7] 熱帶氣旋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鳴風炮
    1937-09-02 02:05-待查
下一熱帶氣旋
1936年8月颱風 1941年7月颱風

參考條目

參考文獻

  1. 英屬香港政府關於丁丑風災的修訂報告
  2. . 工商日報第三張第一版. 1937年9月3日.(繁體中文)
  3. . 工商日報第三張第一版. 1937年9月3日.(繁體中文)
  4. Y. K. CHAN. (PDF). 1983-06 [2016-04-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3).
  5. . 工商日報第三張第一版. 1937年9月5日.(繁體中文)
  6. . 士蔑報第四頁. 1937年9月4日.(英文)
  7. 澳門氣象台於1952年成立,此前觀察氣象的工作由駐守澳門的葡萄牙海軍負責

備註

  1. 1947年前並沒有為颱風命名的習慣。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